民典法第七条解读
温州律师事务所
2025-04-29
你好方便聊聊吗?1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七条规定:“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,应当遵循诚信原则,秉持诚实,恪守承诺。”这一条款是民法典中关于诚信原则的基本规定,体现了民法的核心价值之一。
一、诚信原则的含义
诚信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,应当诚实守信,言行一致,不得欺骗、隐瞒或误导他人。这一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,既要考虑自己的利益,也要兼顾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。
二、诚信原则的具体体现
1. 诚实信用: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,应当如实陈述事实,不得隐瞒或虚构重要信息。例如,在签订合同过程中,当事人应当如实告知标的物的瑕疵、自身资质等情况。
2. 恪守承诺:民事主体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,不得无故违约。如果因特殊情况无法履行义务,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采取补救措施。
3. 平衡利益: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时,应当考虑他人的合法权益,不得滥用权利损害他人利益。例如,在行使抵押权时,抵押权人应当在合理范围内行使权利,不得随意处置抵押物。
三、诚信原则的法律效力
1. 合同法中的应用:
• 合同订立:在合同订立过程中,当事人应当如实告知与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,不得隐瞒或虚构信息。如
一、诚信原则的含义
诚信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,应当诚实守信,言行一致,不得欺骗、隐瞒或误导他人。这一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,既要考虑自己的利益,也要兼顾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。
二、诚信原则的具体体现
1. 诚实信用: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,应当如实陈述事实,不得隐瞒或虚构重要信息。例如,在签订合同过程中,当事人应当如实告知标的物的瑕疵、自身资质等情况。
2. 恪守承诺:民事主体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,不得无故违约。如果因特殊情况无法履行义务,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采取补救措施。
3. 平衡利益: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时,应当考虑他人的合法权益,不得滥用权利损害他人利益。例如,在行使抵押权时,抵押权人应当在合理范围内行使权利,不得随意处置抵押物。
三、诚信原则的法律效力
1. 合同法中的应用:
• 合同订立:在合同订立过程中,当事人应当如实告知与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,不得隐瞒或虚构信息。如
下一篇:暂无 了